欢迎访问中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!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> 健康科普 >> 科普知识
人定胜“猴”!努力战“痘”!
  • 作者:管理员 发布时间:2024/2/29 14:47:24 浏览:

 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(Mpox virusMPXV)感染所致的一种病毒性人兽共患病,是一类以发热、皮疹、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的传染性疾病。20229月,我国报告首例猴痘输入性病例。20236月以来,我国多个省份先后报告多例猴痘病例,引发新增本土续发疫情和隐匿传播的风险较高。

  猴痘病毒是怎么传播的?

  1、动物与人之间通过接触感染动物传播,食用未充分煮熟的感染动物可能造成传播。

  2、人和人之间通过病变皮损、黏膜、呼吸道分泌物等的传播,此外,性接触、垂直(母婴)和院内传播也存在可能性。

  猴痘有啥临床表现?感染猴痘如何就医?

  猴痘的潜伏期通常为6~13天,最长可到21天,感染者可出现发热、皮疹以及淋巴结肿大等症状,可能还会出现头痛、瘙痒、疲劳、肌肉酸痛、背痛、咽痛、口腔溃疡等。如果怀疑自己感染了猴痘,可以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,就诊时主动向医务人员报告自己的症状,采样后进行检测。猴痘为自限性疾病,大部分预后良好。目前国内尚无特异性抗猴痘病毒药物。大多数情况下,猴痘症状在2~4周内自行消失。

  哪些人更可能感染猴痘病毒?

  ①与猴痘患者密切接触(包括性接触)的人,包括男男性接触人群

  ②接触猴痘患者的人;

  ③儿童、孕妇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

  猴痘的症状有哪些?

  猴痘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、皮疹及淋巴结肿大,可能还会出现头痛、瘙痒、疲劳、肌肉酸痛、背痛、咽痛、口腔溃疡等。其中,淋巴结肿大是猴痘区别于水痘的特征。

  普通民众怎么预防猴痘?
    ①计划出境人员,要密切关注出行目的地的猴痘疫情,在猴痘流行地区,避免接触猴痘样症状者、可能携带猴痘病毒的动物,如啮齿类、灵长类和有袋类动物等,避免食用或处理野生野味。

  ②避免与猴痘确诊病例发生密切接触,若意外接触,应用肥皂水或使用含乙醇的洗手液洗手。如怀疑自身患有猴痘,应及时主动就诊。

  ③避免接触可能携带猴痘病毒的动物,如啮齿类、灵长类和有袋类动物等;此外,避免食用或处理野生野味。

  ④现阶段普通人群不需要进行疫苗接种。

友情链接
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 |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 | 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 | 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 | 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 | 公共卫生科学数据中心 | 四川省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 |